黄帝说:好。我想听听关于六部的情况是怎样的?岐伯说:所谓“步”,就是指六十度有零的时间,每年是六步,所以在二十四步中,也就是四年内,积每年刻度的余数共为一百刻,就成为一日。 May Bekker 12 Oct 2023 · 7 min read
我听说上古时代有称为真人的人,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,能够调节呼吸,吸收精纯的清气,超然独处,令精神守持于内,锻炼身体,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,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,这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。中古的时候,有称为致人的人,具有醇厚的道德,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,和调于阴阳四时的变化,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,积蓄精气,集中精神 May Bekker 12 Oct 2023 · 1 min read
12 食欲正常 中医学认为,“有胃气则生,无胃气则死“, 饮食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脾胃的盛衰。食欲正常,则是健康的反映。 (二)心理健康特征 May Bekker 12 Oct 2023 · 3 min read
우리의 대적은 이르기를 저희가 알지 못하고 보지 못하는 사이에 우리가 저희 중에 달려 들어가서 살륙하여 역사를 그치게 하리라 하고 그 대적의 근처에 거하는 유다 사람들도 그 각처에서 와서 열 번이나 우리에게 고하기를 너희가 우리에게로 와야 하리라 하기로 May Bekker 12 Oct 2023 · 3 min read
出了针.灸、药各有所长,“针灸而不药,药不计灸. 皆非良医”的观点,并创立了灸法的一些原则,1991年我曾 专门撰文《论孙思邈对灸法的贡献》,发表于《山东中医杂 志h 宋朝.王唯一设计铸造了两座针灸铜人,是最早的针灸教 学模型《宋金元时期,是针灸发展的争鸣时期。最有成訧的针 灸医家当数窦杰(字汉卿.后改名窦默).所撰《针经指南》、 May Bekker 12 Oct 2023 · 2 min read
2.四关的本义 首先,我们先要解决的问题是:《灵枢》中的“四关”,是 指部位*还是指穴位?我们再看一 F原文:“丨二原出于四 关。”意即十二原穴出于“四关”,很显然,“四关”是指部位 而不是穴位。 May Bekker 12 Oct 2023 · 3 min read
黄帝说:我愿意听你讲讲三阴三阳的离合情况。歧伯说:圣人面向南方站立,前方名叫广明,后方名叫太冲,行于太冲部位的经脉,叫做少阴。在少阴经上面的经脉,名叫太阳,太阳经的下端起于足小趾外侧的至阴穴,其上端结于情明穴,因太阳为少阴之表,故称为阴中之阳。再以人身上下而言,上半身属于阳,称为广明,广明之下称为太阴,太阴前面的经脉,名叫阳明,阳明经的下端起于族大指侧次指之端的历兑穴,因阴阳是太阴之表,故称为阴中之阳。厥阴为里,少阳为表,故厥阴精之表,为少阳经,少阳经下端起于窍阴穴,因少阳居厥阴之表,故称为阴中之少阳。因 May Bekker 12 Oct 2023 · 2 min read
已丑年、已未年(此二年俱为太已天符)。太阴湿土司天,太阳寒水在泉。甲已为土运,已为阴年,故运为少宫。土运不及,则克我之木的风气乃为胜气,胜气之后,则我生之金的清气来复,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土运虽不及,但得司天土之助,故同土运平气。凡此二年,运气为雨,胜气为风,复气为清 May Bekker 12 Oct 2023 · 8 min read
综上所述,中医养生学在“生气通天“的观念指导下,把人 体看成是与天相应相通的,精气神三位一体的、以五脏为核心的 有机整体。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大自然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May Bekker 12 Oct 2023 · 3 min read
1998年秋一位同行介绍其岳母因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 经痛来诊,患者63岁,左侧腰部及下肢后外侧疼痛麻木】年 多,经常规针灸并加服中药治疗1个月后白天疼痛消失,但1 周多来每夜1〜3点仍然疼痛,影响睡眠。遂停用所有的治疗, 只取双侧太冲穴,接电针30分钟,针后当晚没再疼痛,继针 数次,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。 May Bekker 12 Oct 2023 · 4 min read
疟疾究竟怎样治疗?时间的早晚应如何掌握?岐伯说:疟疾将发,正是阴阳将要相移之时,它必从四肢开始。若阳气已被邪伤,则阴分也必将受到邪气的影响,所以只有在未发病之先,以索劳缚其四肢末端,使邪气不得入,阴气不得出,两者不能相移;劳缚以后,审察络脉的情况,见其孙络充实而郁血的部分,都要刺出其血,这是当真气尚未与邪气相并之前的一种“迎而夺之”的治法。 May Bekker 12 Oct 2023 · 3 min read
手法不同,用力轻重,操作时间长短,施治部位、经穴之不同,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。不同的推拿手法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也不同。同一手法,若运用的方式不同,如手法频率的快慢、用力轻重、时间长短等,其作用也不同。 May Bekker 12 Oct 2023 · 1 min read